园林景观设计_别墅庭院设计_广州古禅风园林景观有限公司

专注园林景观设计

提供园林景观规划、别墅庭院设计、住宅景观设计、后期维护保养一站式服务

13480276043
行业智库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行业智库>
园林绿化未来发展趋势与绿化设计师现状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14浏览次数:0
  绿化现状
  园林的最大组成部分是绿化,但同时也是园林最大的短板。
  一、绿化入门。
  谁都能画绿化图,专业水平不高。存在设计话语权的困惑。绿色设计门槛低,基本技能如品种、空间认识等掌握不扎实。
  二、绿化设计
  怎样看图:甲方、设计、施工单位哪里对绿化进行管控,管什么?抽象化绿化图,怎样沟通表达?前期控制设计阶段---看不懂!无标准规范,只看图纸,审过的人少,看不了,看不懂。不存在持续纠正的过程。
  三、建筑场地。
  对甲方而言,是否按图施工是个难题。施工交叉混乱和景观整体性目标不一致,现场到苗不规范,不规范;能不能给设计师们增加现场服务呢?常常到最后情况才会结束!图样实用性不强,最终依靠现场的主观指挥完成。
  四、成本控制。
  绿化是建设单位利润的大头,也就是开发单位成本控制的大头。所有者控制---按图施工效果不好,不按图施工被人宰。工艺控制措施各不相同,最终结算成本失控。
  五、育苗。
  育苗听谁的:一边种田赚钱,一边好苗不好找。种苗者是否了解未来品种的需求?定苗时现场调整谁来操作?设计者真的了解材料吗?
  六、产业链协作。
  设计、施工、采购---垂直产业链相互交织。没有了解,没有合作,没有接力,浪费成本,影响工期进度。因此,如果你私下去问甲方和乙方,就会发现,这一点和图纸上的不一样,做得好不好,是谁的能力强不强的问题。设计者和建设者常常张口就恨不得相互吊打!而且常常甲方和设计单位也在暗中抱怨。这类产业链的不合作严重阻碍了绿化行业的发展,最终的结果是设计师的不主动,本来可以串联产业链,但没有能力没机会没路走,有能力的甲方也只能秒变施工现场的包工头大喊大叫,不想多事的甲方靠着设计或施工单位领导的臆想来解决问题。建设方可能有些小伎俩也可能只做效果或者有小便宜就大失所望,最后苗圃没人带了眼巴巴的不知道来年是什么品种,从上到下都各自把自己封闭在圈子里,想一人一招破解。其实,绿化的产业链上只有400米接力跑,每跑100米,就能拿高分。高分数并不只是效果,而是高效率的施工效率和效果之间的平衡,与成本和维护之间的平衡,与当前效果和未来场景之间的平衡,与人和植物之间的平衡,与美观和空气之间的平衡,与国人审美和见识的平衡…
 
园林绿化未来发展趋势与绿化设计师现状研究
 
  对策
  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善绿化设计:
  先要突破现有的实践方法:突破空间,品种一把抓的设计流程。打破绿化设计中的随意性标准,用逻辑解决问题,更理性,而不过于个体感性,突破草图格式的低效。
  第二,要有创造性:建立全新的绿化设计体系。从空间到经验,解决二维到三维的难题。构建一个多向反馈系统,进行后评估。建立独立于设计者的控制流程,确保设计公司水平的稳定。
  再次的解决方案应该是系统的:设计的流程和要点要与图纸格式互补。其设计施工流程、关键点难点及配置方法相同。解法再一次直观地处理了平台。
  此外,落地的务实性也非常重要:设计必须为落地预留空间,并且始终将空间放在首位,而不是放在多种多样的位置上,为后续的落地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并在最后实施完成后进行效果评价,通过数据控制,将施工经验反馈到设计中。参考模块库,由建设方和甲方共同参与设计和落地。
  而绿化,则必须要有多向平衡:平衡不同客户群的审美,平衡产业链中的前瞻和个性需求。平面图的美观/设计效果/落地性。协调图纸和修改效率/设计效果。平衡效应,成本,工期要求。植物群落的生态平衡与以人为本。试着在当前和将来的场景之间取得平衡。
  并且要积极应对施工中不可预料的实际操作:在现场与设计不匹配、苗木质量不能完全达到要求、工期紧张、现场复杂多变的情况下,如何控制工期、控制成本、控制效果。通过现场经验,通过图片的营造来控制场景的美感问题,利用反图能力来解决与图纸不符的问题。使用工艺细节来完成细部构造等。
  最终由业主方管理解决问题,如何处理绿化管理系统的各个环节很重要:包括图纸修改,采购分类,成本签证,各种工程结算方式。在不同的控制方式下,如果能保证绿化的实现和各方的平衡,是很有学问的。
  总而言之,回到绿色设计本身,设计需要找到一种有突破、有效率、有逻辑的方法;是科学的、归纳的、系统的梳理,以达到设计的推展、落地、平衡。
  
  绿化趋势未来
  一、重新回归绿化主角色。
  造型美并非场地设计的首要因素,设计最重要的是与人对话。
  当景观设计成熟时,景观应以生活为基础,构建人与人、人与自然的新连接,让光、风、雨、水等回归到真实景观中,通过地域语言,建立空间记忆。并且,作为活力之源的植物,将再次成为风景的精灵,并与大众联系起来,将风景从小众设计师的嗨场中拉回到大众的最大公约数。
  对小尺度的住宅景观来说,再也不能用建筑和室内的工艺材料来做令小众设计者感到炫酷的造型了,而这些能力已经不再是景观设计师的核心能力。并且植物将再一次承担起改造小气候、树立文化、地域和科普特色,发挥养老、康养、园艺治疗等功能,回归生活,回归大众舞台,塑造场景营造的作用。
  将来,植物除了要营造优美舒适的小环境外,还会有花开花落,进行创生活动,陪伴一代人的成长,形成场所记忆,从大尺度上讲,还需要为动物提供栖息地,为环境做更多的贡献。植物群落,应从消费景观转向储藏景观。
  二、未来绿化设计的方向。
  目前国际流行的多年生草本组合,低养护,梦回乡间。
  树体使用系列替代树的独特性,以控制成本创造大景观。
  空间步移景观异同,搭配简洁,场地渗透景深,保证植物生长前。
  植物表现力文化教育科普,观花群集形成社会活动。
  使社会更方便,通透与围合并行,增加安全和社会交往的可能性。
  微气候精确体配植物生态位,植物的功能需要营造舒适。
  消费景观向储蓄景观过渡。
  三、培养绿化设计人才。
  要培养绿色建筑人才,离不开建筑空间思维的锻炼,离不开不同规模场地不同行走经验,离不开走出去每天都在观察的生活经验的积累,离不开全产业链深度接触经验,从设计到施工,从苗木到养护等等。
  以下是处理绿化设计新系统方法的关注事项:
  归一化和专注:简化复杂的问题:一段时间专注于一件事。
  逻辑分析:感性需要站在理性之上,逻辑推演贯穿于理性的始终。
  科学传承:透过现象看本质,以客观和资料来控制。
  系统的统筹:设计、施工、控制、材料互补,落地时应接力并相互支撑。
  由于设计材料的不稳定性等不易落地,但突破并不难,了解更全面的材料知识,通过对建筑空间思维的转换,对整个方案、施工图、落地的控制,在中小型景观设计中,将是绿化设计的突破口。其次,通过施工现场的二次设计和优化,以求取得良好的效果,低成本,在紧凑的工期中寻找平衡的空间,通过反图能力保证设计的落地,赢得甲方施工单位的尊重,整合甲方-设计-施工单位的资源,实现共赢。经常被问及绿化人才,在中国接触那么多设计师,高级人才严重缺乏,但其发挥价值却很大,无论是对设计院,还是施工单位,还是产业链下游,尤其是EPC工程新窗口之下。透过绿化设计师话语权的提升,最终引导物料绿化行业的标准化,实现下游物料的产品化生产,实现批量和标准化,实现更高的社会价值,也为园林各产业链的人做贡献,为大众营造更持久、更美好的生活环境。要想做到这一点,人就必须不断成长。人们对绿化人的困惑是正常的,我们接触到不同的人对于专业的各种想法,有时我们甚至不相信自己。有人说,所谓“成长”,就是不断地怀疑自己先前所相信的东西,然后一个接一个地推翻自己,不断地生长出新的“智慧”和“性格”,带着无数的迷茫和不确定,坚定地走向下一阶段的自己。
  这一切,都需要绿化者先建立自己的知识框架,因为每天我们看到不同的思想听到不同的声音,有时甚至感觉到片面,但却无法理解,如果能够不断吸收,就可以更好地积聚,不断进步。而且爱好、自信、好习惯都会让你的事业像跑马拉松一样,每天路过的风景,每天待人接物的生活情景,都会让你每天都变得越来越强大,最终成为不可替代的人。